
黄仁勋反驳AI泡沫帝国论 押注未来算力工厂。黄仁勋本周接受了Bg2 Pod的专访,与Bill Gurley和Brad Gerstner进行了长达近两小时的对谈。这次访谈内容丰富,黄仁勋详细讨论了英伟达近期的投资、产业定位、AI发展前景以及AI对全球经济的影响。

黄仁勋认为OpenAI不仅是客户,更是共同打造下一代AI工厂的伙伴。他预测OpenAI可能成为下一家万亿美元级的科技公司,并表示英伟达可能成为第一家市值10万亿美元的公司。黄仁勋向OpenAI提出了一份最高可达1000亿美元的投资意向,这笔资金将用于建设一个能耗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,需要10台左右大型核电机组供电,拥有400-500万块GPU,接近英伟达整个2025年的出货计划。

黄仁勋认为AI不仅是一个工具,而是在帮助整个社会扩容脑力。他提到全球有55%到65%的GDP来自人类的脑力劳动,如果这些岗位能在AI辅助下翻倍甚至三倍产出,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。支撑这种增长的是全年在线的AI工厂,因为AI系统是实时思考的,每次回答问题都需要经历检索、推理、判断和生成的过程,这背后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。

在黄仁勋看来,推理已经变成了一种轻量级、实时的训练。他把AI的发展分为预训练、后训练和推理三个阶段。预训练像是读书,后训练像是学会如何回答人类偏好的问题,而推理则是先检索再调用内部逻辑,甚至临时使用工具或调用其他模型来辅助判断。这意味着推理过程中的算力需求巨大。

黄仁勋强调,芯片竞争不能靠价格战,而是要让整套系统在同样的能耗下跑出更多、更快、更可靠的结果。英伟达每年推出新架构,通过极致协同设计不断提升每瓦的输出密度,从硬件到软件全线升级。

面对自研AI芯片的趋势,黄仁勋并不担心。他认为通用平台在快速变化的AI生态中更具韧性。英伟达开放系统,支持各种专用芯片接入,形成可插拔的系统生态。英伟达还通过投资和支持新兴云玩家,为AI产业链提供信用背书,推动行业发展。

黄仁勋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AI系统,以确保关键决策不被外包。他建议各国可以继续使用优秀模型,但必须建立自己的团队和基础设施。谈到中国时,他表示英伟达在中国要合法合规地做生意,同时最大化技术影响力。

黄仁勋强调人才政策的重要性,呼吁美国制定更聪明、更公平的人才制度,吸引全球最聪明的人留下来。他认为工作结构会因AI发生变化,但新的工种会不断涌现。他预测到2030年,每个人可能会有一个“自己的AI”,它将成为数字分身,辅助生活和工作。

最后,黄仁勋鼓励大家积极参与AI浪潮,边学边干,找到正确的方向。他认为参与最早、投入最深的人才能抓住机会。这次访谈展示了英伟达在多个维度上的战略布局,也为行业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
黄仁勋反驳AI泡沫帝国论 押注未来算力工厂。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